時間:2019-10-27 12:21:02
五指山分局簡介
一、基本情況
五指山,海南第一高山,素有“海南屋脊”之稱,是海南的象征,海南的名片,其中五指山二峰1867米,是海南島的最高峰。位于海南島中部,整個山體南北長40余公里,東西寬30公里,峰巒起伏成鋸齒狀,形似人的五指,故得名。
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(以下簡稱“五指山片區”)位于海南島中部,東經109°23′47"-109°49′31",北緯18°42′35"-18°59′42",橫跨五指山市、瓊中縣,總面積534.08平方公里,其中五指山市境內411.58平方公里,占總面積的77.06%;瓊中縣境內122.50平方公里,占總面積的22.94%。按功能區劃分,一般控制區288.25平方公里,占總面積的54%;核心保護區245.83平方公里,占總面積的46%。按林地權屬劃分,國有林地358.3平方公里,占總面積的67.7%;集體林地171平方公里,占總面積的32.3%。
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
二、分局典型景觀和特色
五指山片區是以保護熱帶雨林生態系統、珍稀動植物資源及棲息地為主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,是海南島海拔高差大、植被垂直帶譜完整、熱帶植被類型多、雨林群落典型的自然保護區之一,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,保存的典型熱帶雨林是海南熱帶雨林的重要組成部分,在我國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具有重大價值。同時也是海南島昌化江、萬泉河等主要河流的發源地,是《海南省總體規劃(2015-2030年)》生態保護格局中生態保護和水土涵養的核心空間之一。在《全國生態功能區劃》中被列入海南中部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水源涵養功能區,具有極其重要保護價值。
三、地質地貌
五指山片區出露的巖性主要為花崗巖、混合花崗巖和次火山巖三大類,地貌類型以山地為主,從中部山體向四周逐級遞降,形成一個由山地、丘陵、臺地組成的復雜地形地貌體系。
四、自然資源
氣候:五指山片區屬于熱帶雨林氣候,年平均氣溫20.5~23.4℃。區內全年日照時數1600~2000 hr。年降雨量為2444 mm。多年平均陸面蒸發量為700 mm,為全島陸面蒸發的低值區。年平均相對濕度約為90%,是全國濕度較大的地區之一。
土壤:五指山片區土壤母巖主要由火成巖形成,其中以花崗巖為主,另有少量的石英巖、閃長巖等。土壤類型主要為山地黃壤和山地赤紅壤,另有少量山地灌叢草甸土。
水系:五指山是海南三大江河中的萬泉河、昌化江的發源地和分水嶺。區內多年平均徑流深為1400 mm。徑流主要由雨水補給,汛期(5-10月)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80%以上。
植物資源:五指山是海南南北熱量分界線和東西水分分界線,特殊的小氣候形成豐富的生物多樣性。從海拔160米至1867米,五指山片區記錄野生維管束植物2146種,屬國家Ⅰ級保護野生植物6種:坡壘、蘇鐵、臺灣蘇鐵、海南蘇鐵、卷萼兜蘭、美花蘭;國家Ⅱ級保護野生植物85種;省級保護野生植物14種;另有海南粗榧、石碌含笑、皺皮油丹、蝴蝶樹、海南韶子、海南紫荊木等284種植物均為海南特有種。
動物資源:五指山片區動物資源也極其豐富,據不完全調查統計,記錄的鳥類283種,魚類67種,昆蟲1700余種。列入國家I級保護野生動物9種:圓鼻巨蜥、海南山鷓鴣、海南孔雀雉、云豹、小靈貓、大靈貓、穿山甲、海南鳽,和中國唯一的蝶類國家I級保護野生動物金斑喙鳳蝶。列入國家II級保護野生動物50種。列入CITES公約附錄39種,IUCN紅皮書9種,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43種。
游客咨詢電話:0898-86623299
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
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 版權所有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海府路80號省林業局
網站備案號:瓊ICP備17004007號-2 瓊公網安備:46010802000541號
網站設計和技術開發:南海網